华为“杀”出重围!这座万亿城市,要翻身了
Editor's Note
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和科技博弈,东莞能否利用粤港澳大湾区、港澳台投资高地、深圳都市圈成员、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多重优势,再创辉煌,值得关注。过去40多年来,东莞创造了从一个普通农业县,晋级为万亿GDP城市的增长奇迹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国民经略 Author 凯风
来源:国民经略,作者:
一个产业的沉浮,足以决定许多城市的命运。
华为杀出重围,谁是最大受益城市?
自研的麒麟 9000S 芯片,7nm 先进制程工艺,全球首款搭载双星卫星通信的手机,让华为再次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焦点。
据悉,华为将今年手机出货量从年初的 3000 万部上调至 3800 万部,再进一步上调到4000万部以上,且已启动全面回归全球手机市场的通盘计划。
这一数字,虽与巅峰时期的2亿多台仍旧相距甚远,但核心科技的突破,意味着华为正在摆脱被“卡脖子”的命运,告别最难时刻。
一时之间,“遥遥领先”开始刷屏,这句来自华为的自我夸奖之词,终于被赋予了新的含义。
华为重振,与其产业链深度捆绑的众多城市,将成为主要受益者。
华为业务遍布全国,但产业布局最广、生产规模最大、影响最为突出的有两个:深圳和东莞。
众所周知,深圳为华为总部所在地。华为之于深圳,不单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,还是全国研发投入最高的科技龙头。
东莞,则是华为终端总部所在地,也是华为手机在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,更是东莞跻身“中国手机制造第一城”的重要支撑之一。
东莞一个城市智能手机的产量,超过了河南、四川、重庆等电子产业大省,高峰时期,更是超过河南、四川两大省份的总和。
过去几年,华为遭遇制裁,手机销量一度出现断崖式下滑,进而影响到东莞的手机制造业,导致GDP增速不及预期。
如今,华为一旦重返巅峰,作为最大生产基地的东莞,自然将成为最大受益者,GDP有望迎来强劲反弹。
近段时间,东莞因经济失速而备受争议。
今年上半年,东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(GDP)为5262.10亿元,同比增长1.5%。
这一增速,在广东21个设区市中垫底,不仅跑输粤东西北所有地市,而且在24个万亿GDP城市中位列倒数第一。
究其原因,手机制造业的波动、外向型经济面临的冲击,成了难以绕开的两大因素。
说起东莞,万亿GDP城市和千万人口大市,“双万”标签极其闪耀。
然而,东莞最引以为傲的并非经济总量,而是工业和外贸,双双跻身十强之列,远超其GDP在全国城市中的位次和分量。
中国十大工业城市,珠三角一地就占据4席,而东莞正是其中之一。
2022年,东莞工业总产值超过2.5万亿元,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6244亿元,位列全国第9,远超成都、杭州、武汉等强二线城市。
与深圳、上海、苏州等城市,东莞更“工业”。东莞2022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5%,在主要城市中为例第一。
电子信息产业,正是东莞第一大支柱产业,占工业比重超过1/3,而手机制造业又是其中最大的主力所在。
正因为这一点,早在2021年,东莞智能移动产业集群,就跻身首批工信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“国家队”名单。
作为全球竞争最激烈、产业博弈最白热化的领域,手机制造受到全球地缘变局、产业格局的影响,难免会导致经济呈现波动。
与工业相比,东莞在全球外贸尤其是出口中的地位,更为凸显。
中国十大外贸城市,珠三角占据3席,东莞更是位列前5,仅次于上海、深圳、北京和苏州。
外贸体量之大,让东莞成了我国外贸依存度最高的万亿城市。
来源:《中国城市大变局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3年
数据显示,2022年,东莞外贸总额1.39万亿,而其GDP总量为1.12万亿,外贸依存度高达124.3%,位列全国各大城市之首。
与之对比,作为外贸第一大市的上海,依存度仅为93.8%,而省会广州的外贸依存度仅为38%。
显然,在全球化时代,外贸城市无往而不利,“东莞堵车,世界缺货”正是其巅峰时代的见证。
面对逆全球化、全球产业大转移、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冲击,外贸城市也会首当其冲。
高峰时期,东莞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1/4。
全球6大手机厂商,3个总部位于东莞,除了华为,还有OPPO和vivo。
Oppo和vivo都是东莞的本土企业,而华为早在2009年就在东莞设立了南方工厂,2018年更是将终端总部从深圳迁往东莞松山湖,最终带动东莞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。
华为终端总部,为何选择落户东莞?
一方面源于深圳土地成本日益高企,不只是华为,大量电子信息类企业从深圳迁往周边的东莞、惠州乃至东南亚等地。
另一方面,东莞本身拥有相对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,拥有2000多家上下游企业,规模效应最为突出。
无论如何,华为终端总部落户,被视为都市圈内产业转移的典型案例,也成了深莞同城化的标志性时刻之一。
华为落户,一度带动东莞工业产值的狂飙,助力东莞迅速迈入万亿GDP城市。
然而,随着大国博弈日益白热化,华为遭遇制裁,手机销量一度出现断崖式下滑,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东莞的经济增长。
手机产量出现腰斩,东莞第一大支柱产业难免承压。
即使如此,东莞仍旧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高地。
2022年,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1673.4亿元,规上工业总产值9470.2亿元,营收规模破万亿,产业规模仅次于深圳和苏州。
而根据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发布的2023年中国百强产业集群,东莞智能移动终端集群位列全国第四,仅次于深圳新一代电子信息通讯集群、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、上海集成电路集群。
根据规划,到2025年,东莞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完成规上总产值1.2万亿元,其中智能终端产业规上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。
只要华为终端强势复苏,这一目标对于东莞唾手可得。
“世界工厂”,既是荣耀,也隐藏着极大的不确定性。
自改革开放以来,东莞就以外贸产业见长,走出了一条借助外贸支撑产业升级之路。
早期的东莞,只是一个农业县,借助“前店后厂”模式下,以“三来一补”模式为起点,逐步成长为“世界工厂”。
根据国民经略创始人凯风在《中国城市大变局》一书中所分析的,得益于工业和外贸的狂飙突进,县域的体量早已无法适应发展需求。
1986年,东莞晋级为县级市,两年后再次升格为地级市,也是目前仅有的4个不设区县的“直筒子市”之一。
当时的东莞,与南海、顺德、中山合称“广东四小虎”,以对应由中国香港、中国台湾、韩国、新加坡形成的“亚洲四小龙”。
彼时的东莞,以电子、玩具、服饰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特色,虽然处于产业链中低端,但高峰时期,全球1/3的玩具都产自于此,“东莞堵车、世界缺货”的说法不胫而走。
然而,过度依赖外贸,而加工贸易处于产业中低端,让东莞在历次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中都备受冲击。
于是,2008年前后,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启“腾笼换鸟”。借助这一机遇,东莞完成了从中低端加工业向中高端先进制造业的转型。
经过10多年的培育,如今的东莞已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、电气机械与设备制造业、纺织、造纸、食品饮料加工业为支柱的新型产业体系。
在广东省发布的十大支柱产业和十大新兴产业中,东莞共有5个核心产业、14个重点产业上榜,总量仅次于广州、深圳和佛山。
这些产业中,纺织、服装、造纸、家具等传统产业,由于市场竞争相对充分,且受制于劳动力成本提升的影响,产业转移的压力最大,外贸订单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。
与之对比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才是东莞未来发力的关键,也是产业护城河所在。
在广深港澳之间左右逢源,曾经是东莞崛起的关键所在。
当年,大量来自港澳的资金,涌入东莞,给这座农业县城带来了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,带动东莞成为首屈一指的制造大市。
如今,随着珠三角崛起为世界级的制造高地,地处广深港澳之间的东莞,区位优势更为独特。
在都市圈和城市群时代,东莞是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绕不开的存在,也是广深港澳科技走廊的重要承载者之一,更享受到广州都市圈、深圳都市圈两大一线都市圈的共同辐射。
事实上,在广深港澳之外,东莞还被赋予“两岸创新合作发展”的重任。
日前,国务院批复同意出台实施《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》,将东莞打造成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、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、社会人文交流的新枢纽、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。
正如《东南大省,再次被委以重任》一文所言,两岸合作,一向以福建为主体,为何相距较远的东莞,拔得了头筹?
事实上,东莞不仅是港澳投资的重要目的地,也是“台商”大本营之一。
目前东莞在营台资企业超3800家,占外资比重近三成;累计实际利用台资205.9亿美元,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。
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和科技博弈,东莞能否利用粤港澳大湾区、港澳台投资高地、深圳都市圈成员、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多重优势,再创辉煌,值得关注。
过去40多年来,东莞创造了从一个普通农业县,晋级为万亿GDP城市的增长奇迹。
未来,东莞还能创造多大的发展奇迹,我们拭目以待。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中加头条系信息发布平台,我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