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温度的楼市数据,有态度的专业观点,关注“地产S姐”头条号,带给你更多楼市干货。

在年度盘点《政策篇:“救楼市”喊了两年,已经失灵!》中,呼吁大家关注“三大工程+新模式”的落地方式:城中村改造,要拆多少?货币安置的金额又是多少?

刚刚开年,以深圳、广州为代表的两座一线城市便予以回应。

拆迁范围之广、“房票”力度之大,再搭配重出江湖的PSL,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14/15年推高全国房价的动作——棚改货币化安置。

壹丨开年“组合拳”大礼包

大家不妨回想一下近期的动作,从2023年12月开始,政治局会议——经济工作会议——住建部表态——各地方座谈会——试点城市启动,用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新一轮“力度更强、目的更直接”的救市廓落已然清晰。

如何在人口红利、新增人口减少的背景下,稳住房地产的投资与需求?近期频繁被提及的“三大工程+新模式”就是答案,即保障性住房建设、城中村改造和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“商品房+保障房”的双轨新模式。

深圳、广州,最先试点。

1月5日,深圳公布了“推进城中村改造实施意见”的征求意见稿,官媒称:城中村改造新政,涉及“全市约40%建面”!

了解深圳的宝宝都知道,这座全国房价数一数二的城市,城中村的房子仍是当地最主流的居住空间。

截至2022年底,深圳仍有超2000个城中村,近32万栋城中村住房,总建面约2.2亿平米(套均只有37.2平米),占全市建筑总量比重超过40%,居住人口占全市实有人口约60%。

多么夸张的数据啊!即便拆30%的城中村,至少有约300万人需要重新租房/买房,城中村拆迁等于是向市场直接释放租赁、购房需求。

何况,拆迁从来不是说拆就拆。谈妥条件的拆迁会使原村民获得一笔财富,拿着钱总得想办法解决居住需求。

目前,深圳仍未给出拆迁的标准。但倘若涉及到现金安置,这就是棚改货币化的2.0版本,一拆一赔,大规模的住房需求这不就来了。


广州的方案就更直白了,直接献上价值超百万的房票。

新一轮的城中村改造有一点区别于以往的特征,要求后续开发土地以“净地出让”,最大限度压缩“原地回迁”的比例,地方政府成为征地、拆迁的主体,自然也负责后续的卖地。

给予原村民的现金补偿+房票就不难理解了,房票在时效期内买房可以当作现金抵用券。(越早使用权益越高,比如在三个月内使用,按照房票金额的3%-5%二次奖励,或者直接免掉契税等)

村民相中的房子,可以用房票支付给开发商,开发商再拿着房票找政府领钱,或者抵税/抵下次买地时的地价。

屋顶绝对有高人!

在这种模式下,政府只需要支付微量的开支,就可以调动数以万计的住房需求。房子甭管是卖是租,开发商/租赁公司都需要上税;村民甭管是买是租,乔迁总归需要装修、配置家具家电,租房总得配电锅碗瓢盆床单被套啥的吧,这又可以刺激相关产业的消费。

假设情况严峻一点,地方政府拿不出钱来,怎么办?好办,PSL发挥作用的时候就到了。


PSL也就是“抵押补充贷款”,是指三大政策性银行拿着高等级债券,到央行质押获得长期低息贷款,然后由三大政策性银行,向地方政府贷款。

这3500亿只是基础货币,由此衍生出的货币总量,至少翻7/8倍,也就是增加约2.45万亿-2.8万亿的广义货币M2。

在2015-2016年三四成城市价格飞涨时,驱动货币化棚改的核心资金就是PSL。

思路十分清晰了。这一轮“三大工程”中的“城中村改造”项目,其实就是货币化安置2.0,由大领导发钱,地方政府主导征地,拆迁,现金安置或房票安置,把潜藏在“小房子”里的住房需求提前激活去买/去租“好房子”,带动新一轮商品房市场、租房市场的库存去化。

贰丨国家队带头去库存!

先跟大家分享两组数据,这两张图直指一路攀升的商品房高库存!


这是2023年全国典型房企的商品房竣工情况,很明显,2023年回血后,各大房企的施工进度正常,因此催生巨量的新房供应,而在销量萎靡的大背景下,新房库存接近历史峰值。


这是全国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挂牌规模,挂牌规模变动不大,但销量的萎靡也严重拉长了存量房的去化速度,存量房卖不掉,新房市场就好不了,“卖一买一”的初改、改善群体,没钱再去置业。

高压的库存,购房者接不住或者不愿接,总得有人来打通市场的堵点,让情绪和资金在楼市里流转起来。

地方国资是当仁不让的优选,既有资金实力,也有保障房的建设任务目标,直接回购地方商品房转为长租赁,一举两得一石二鸟。


在2022年的时候,苏州、湖州等库存高企的城市/区域已经开始率先探索,西安也有相关的动作,在2023年青岛、济南继续跟进,2024年开年,青岛获得了18.5亿元的贷款支持,用于2319套存量商品房的回购。

从回购的后续使用用途上,超九成的地方多用于租赁住房、保障性住房的补充。

再结合这一轮保障房提出的“全封闭管理”,今后出售给个人的保障房,无法像商品房一样在市场里自由流通,这类型的保障房将失去很大的金融、溢价属性。

叁丨新格局的元年

过去这一个月频发的各类信号,其实已经指明了2024年乃至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格局,即:让商品房归市场,让保障房归民生。

在限价和限墅大开以及保障房的逐步建立,未来房价分化只会更加明显。市场化的商品房,脱离各类调控的限制,做出好产品让改善需求来买单,单价20-30万/㎡的“香港式房价”会在北上深愈发普遍,另一极的流出型城市,会有更多城市朝着“鹤岗化房价”前进,千元一平的房价大有可选。

保障房严格限制房价基数,较低的准入门槛保障新市民和务工者的居住需求,与商品房市场脱钩,仅剩居住属性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中加头条系信息发布平台,我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点赞(2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